慈善文化
银行汇款
单位名称:怀化慈善总会现场捐款和邮局汇款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河西德善路568号咨询电话
0745-2231593 0745-2257561
欢迎关注怀化慈善总会官方微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促进和规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将其作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公益慈善事业在法治保障下,正以更广阔的覆盖面、更专业的服务能力、更规范的运作模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脱贫攻坚的“涓滴之力”到乡村振兴的“众人拾柴”,从应急救援的“极速响应”到民生保障的“精准滴灌”,慈善力量的蓬勃生长,既彰显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更诠释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
法治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筑基
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慈善领域的法治体系不断健全。2024年,我国慈善法治建设迎来里程碑式进展,以新修改的慈善法为核心的多层次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为慈善事业发展筑牢了制度根基。
新修改的慈善法把中国特色的慈善理念与实践经验上升为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与之配套,《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同步修订实施,新制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填补了个人网络求助领域的制度空白,形成了“一法三规”的核心制度矩阵。年底,民政部发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同时联合多部门就《慈善信托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向社会问计,进一步细化慈善活动的操作规范。
在地方层面,法治建设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截至2024年,全国已有江苏、山东、吉林等8个省份颁布慈善条例,浙江、安徽等5省出台慈善法实施办法,北京、福建等三地制定慈善事业促进措施,贵州、吉林两省更是在新慈善法施行后同步落地省级条例,形成了上下衔接的地方慈善法规体系。四川省聚焦社区慈善出台专项指引,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成立全国首家慈善信托服务中心,破解了外地信托机构在本地备案的难题,为制度创新提供了基层实践样本。
统计显示,近5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共出台慈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400多份,涵盖慈善组织管理、志愿服务、慈善信托等各个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慈善法律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为依法兴善、依法行善、依法治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慈善事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双升
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我国慈善力量不断壮大,捐赠规模持续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主体多元、形式创新、效能提升的发展特征。
慈善组织与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10月,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已超过1.6万家,较2020年底增长70%,净资产超过2400亿元;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582单,合同规模达98.77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近4倍。志愿服务领域,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司法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相继出台行业支持政策,江苏、北京等地跟进制定实施措施,形成了系统的志愿服务发展支撑体系。截至2025年初,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达2.38亿人,各类志愿团队135万个,备案志愿项目1281万个,覆盖医疗、环保、法律等多个领域,同时通过全国性示范培训班和地方常态化培训,志愿者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大额捐赠与多元捐赠形式成为亮点。2024 年,全国共发生33次亿元以上大额捐赠,总额达27亿元,比亚迪王传福捐赠30亿元设立教育基金,韦尔股份虞仁荣两次捐赠股票合计超43亿元支持高校建设,创下年度捐赠纪录。捐赠形式突破传统现金模式,杭州骋风而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亿元的算力服务,开创了新质生产力捐赠的先河,股票、物资、服务等非现金捐赠占比显著提升。捐赠主体呈现“多方汇聚”特征,既包括比亚迪、蚂蚁集团等大型企业,也有虞仁荣、段永平等同乡企业家,北京小米公益基金会等慈善组织积极参与。
慈善服务的精准性与覆盖面不断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慈善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科教兴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领域,“十四五”期间每年慈善支出超1500亿元,重点支持“一老一小”、扶弱济困等民生领域。应急救援领域,在甘肃积石山地震、西藏定日地震等灾害中,社会各界捐赠资金超200亿元,重点省份慈善力量捐赠救灾款物价值近30亿元,成为政府救助的重要补充。社区慈善领域,各地搭建梯级服务网络,实施“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等项目,推动慈善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实现了“精准滴灌”的民生帮扶效果。
科技赋能与监管护航助力慈善健康生态构建
在促进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通过强化监管、科技赋能等手段,不断提升慈善事业的透明度与公信力,推动慈善生态持续优化。
“阳光慈善”工程的深入实施筑牢了行业公信力基石。2024年,民政部部署开展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建立问题、任务、整改 “三张清单”,通过年报年检、随机抽查、第三方审计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管。针对互联网慈善领域,升级改造 “慈善中国”平台,对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巡检考核,同时规范3家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明确信息公开、资金监管等要求。针对违法犯罪行为,联合公安部发布风险提示,曝光“捐赠返现”等诈骗案例,形成了“监管+执法+警示”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科技赋能为慈善事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生成式AI(人工智能)在公益领域的应用多点突破:阿里巴巴“AI 公益小蜜”为从业者提供专业协助,医疗大模型“大医”助力临床诊疗与科研,“豆包”AI 在“银杏时光”项目中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记忆训练,快手“可灵”AI 激发乡村儿童创造力,形成了多场景的科技公益应用矩阵。互联网平台持续发力,腾讯公益“久久公益节”吸引7.1亿人次互动,阿里巴巴公益“95 公益周”带动2.2亿人参与乡村公益,字节跳动“dou 爱公益日”汇聚3000余名创作者与500余家机构,让“指尖公益”成为社会新风尚。
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不断深化。在慈善信托领域,浙江、广东等11个省份已实现县级备案全覆盖,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善家慈善信托服务中心通过联合受托人模式,累计备案7单信托项目,推动慈善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国际层面,港澳及海外华侨华人主体积极参与内地慈善事业,通过资金捐赠、项目合作等方式搭建起跨境慈善合作桥梁,同时我国慈善组织也逐步参与国际公益事务,推动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慈善发展格局。
站在“十五五”开局的新起点,我国慈善事业正进入价值提升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在完善的法治保障、多元的力量支撑、严格的监管体系和创新的科技赋能下,慈善事业必将在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书写“人人慈善、时时慈善、处处慈善”的新篇章。
来源:慈善公益报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